陳星平教授專訪-書法與篆刻藝術
文|施依伶、廖珮雯、蔡馨旻
一、陳星平老師簡介
陳星平老師,民國57年生,台中縣人,東海大學中國文學博士、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碩士,目前為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助理教授。
作品曾獲全國美展、全省美展篆刻類入選、大墩美展篆刻類優選、公教美展、大墩美展書法入選等。已於台中市與雲林縣等地區舉辦過四次書法篆刻個展;聯展近70次,曾多次獲邀「台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」、「台中市女性藝術家聯展」、「雲林文化獎」邀請展覽,近幾年並參與「日本鳥取縣米子市美術館國際交流展」、2009「中日書法展」、2009「韓國世界書藝全北雙年展」、2008「漢字書法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書法展」、2010並赴北京參加「漢字書法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書法展」等,作品兼具台灣地區性與全球國際性。
二、學習書法、篆刻的過程
陳老師對於書法的喜愛萌芽於小學時書法作業拿到高分,對書法漸有興趣及成就感,但一直未有機會刻意學習。其於就讀師專時本就讀音樂組,投入絕大部分時間練習琴藝,因師專強調各種領域的涉獵,後受同學之邀一起學習書法,拜柳炎辰老師門下,書法、篆刻並行。
陳老師從台中師專音樂組畢業後本想繼續攻讀音樂研究所,但因練琴過度,手腕受傷,考量健康因素便打消念頭,便轉換跑道,往「書法」方面發展。就讀中興中文研究所,因對書法、篆刻有濃厚的興趣,而兩者均與文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故碩士論文研究主題為「漢字的形體演變」,希望對於專業理論或實務創作都能有所助益。完成碩士學位後,興起至大專兼課的念頭,於是更上一層樓,攻讀博士班,亦以本身興趣為領域,進行「中國文字與篆刻藝術」的研究。
這一切過程,無心插柳柳成蔭;因此,對於學習,相信是本著興趣學習絕對會比被迫求練習寫字更為重要。
三、「書法」與「教學」上的轉換
陳老師以往在音樂上的學習並未因為轉換書法跑道而遺忘,其企圖將音樂和書法作結合。她說,音樂中的節奏、旋律,透過不同的書體、字形的大小、線條粗細輕重,視為音符的強弱拍,用音樂的概念表現書法,希望視覺藝術也能呈現聽覺藝術的效果。她先前曾採用隨性的方式,混合不同字體,寫出席慕容〈一棵開花的樹〉,書法作品完成後再和系上老師合作,透過書法字句的切割,配上音樂、與動感的畫面,企圖將書法與多媒體做結合,跳脫了傳統捲軸式的欣賞,賦予書法作品數位賞析的新面向。
而在書法教學上,除了曾開設通識書法課程之外,開設在多媒體設計系的書法課程進行內容則稍有不同;「通識」課程會著重書寫,讓學生有實際演練的機會;「多媒體設計系」課程則著重在將平面書法立體化,希望激發學生的創意想像,多方運用各種素材創作,例如:鐵絲、黏土…等等,讓書法不再只是平面的作品,能有三維空間的存在方式。陳老師自己創作的篆刻檯燈,就是這樣的思維。
陳老師目前任教科系為「多媒體設計系」,其系上師資專長多元包羅萬象,不同學術領域互相激盪,也令自己在擅長的領域與教學上更富含挑戰性。
四、書法作品簡介
陳老師的李白〈將進酒〉(圖一)這篇作品和其他作品有相當大的不同,她將許多不同的字體結構綜合在一起,有的字是隸書,有些是行書或草書,甚至再加上篆書。在這些不同字體的交錯運用下,因行草的線條較輕,篆隸的線條較重,輕重的節奏感就因此而產生了。
其實用這種方式創作書法的人較少,將不同的字體混合在一起除了會有困難度和風險外,有些人也會認為這樣是亂寫不太妥當。但陳老師說,事實上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有人開始這麼做,到了唐朝顏真卿的〈裴將軍詩〉也是將篆書和草書混合在一起、清朝鄭板橋的作品更是融合了不同的字體,最後轉換成他自己獨特的風格。因此,成功的關鍵在於字體的混融是否能相互協調、整體作品的完整性,以及大眾的接受度。但即使同樣是混合字體的書法創作,不同的人會因為個人特質的差異性而產生迥異的風格。
另外一件是陳老師參加2009中日書法交流展的作品(圖二)。一般我們 寫書法多寫古詩詞,但現代人對於古詩詞的內容不熟悉,如果一幅古詩詞的作品,又寫欣賞者看不懂的古代書體,一般人可能會有困擾。外國人欣賞書法作品或許會把它當作藝術品,只看書法的線條。當然我們也可以不看內容,只看它的線條,但對於一般欣賞者而言,在欣賞書法作品時,如果內容和觀賞者太遠,會產生距離感。因此,陳老師特別挑寫這篇由周杰倫歌唱、方文山作詞的〈青花瓷〉,希望拉近與一般欣賞者的距離。
這首流行樂壇傳唱的歌詞,陳老師創作時是橫著寫,裡面會有斷句。有的人會利用不同的段落斷句,陳老師則是接連著寫,但是又希望有一些段落,因此做了一項巧妙的安排,她利用印章做逗點和切隔,製造一些停頓與喘息的機會,就像是註明歌唱換氣的呼吸記號。這些印章都是陳老師自己篆刻的,裡面除了有引首章之外還有一些閒章,每方印章的入印內容都不同,包括「感動」、「傾聲」、「懷想」、「真愛」和「浪漫」等等,最後還有姓名和字號的落款章。這些用印的位置還刻意錯開,不讓其同在一直線上,交迭出現。陳老師將隸書、篆書沉穩的線條當做主體,搭配上輕巧的行草線條,甚至在同一個字體裡面就混融不同的書體,讓字的輕重疏密因而自然產生,有些字還故意寫大一點。如果看不懂,就把它當作一個字的聚落,發揮想像力,他們是一群人,高矮胖瘦、各種形體的人都有,分別穿著顏色深淺不一的衣裳。原來,書法的欣賞與理解也可以是這麼生活化!
最後是陳老師的篆刻作品(圖三),陳老師將篆刻作品和檯燈生活品結合,上面刻著「豪華落盡見真淳,一語天然萬古新。」原本這是一個陳老師自行刻製的石質印章,陳老師將它拿去放大,做成一個絹版。陳老師認為,書法可以掛在牆上供人欣賞,但印章這麼小,除非拿來蓋在書畫作品、拿在手上把玩,或作為書籍印記,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它除了銀行領錢外還有什麼用途。其實印章也可以和生活結合。一般人可能不懂藝術,但可以接近藝術;例如這個檯燈,就將篆刻和生活結合,檯燈點亮之後,昏黃色的燈光加上鮮紅色的字,給人十分溫暖的感覺。如果覺得房間的空間太冷,可以將檯燈點亮,利用黃燈使空間變溫暖,燈的後面如果再放一塊布簾,相信會更漂亮。
原來,藝術是可以這麼貼近的生活、讓空間更加美好的!
五、製作印章的過程
看過篆刻檯燈之後,我們更加好奇刻製印章的過程,就請陳老師趕快告訴我們吧!
首先,刻印章的步驟大致上有以下這些流程,例如我們現在要刻「平安」這兩個字,我們要先決定印章的大小、石章形狀、選擇入印字體。接著再從篆刻字典裡,找尋歷代的篆書字體,列出每一個字自己較為喜歡的造型,將這些字體互相排列組合,找尋符合印章的造型與用途的最佳組合方式。選定字型後,用小毛筆書寫在透明描圖紙上,印稿通常需不斷調整後,這是刻製印章最重要的過程。印稿確定後,我們可以將印稿紙張翻面,再寫一次在印面上;也可以將草稿沾濕直接轉印在印章表面。印面字迹完成之後,就可以直接在上面做刻製的動作了。
後續的刻製流程,就是先將印章初胚完成,再不斷修改不滿意的地方,不斷將印章用印泥蓋出印拓,並仔細檢視,不斷重複這樣的程序,直到滿意為止。最後,在印章的左邊上刻上單刀邊款或雙刀邊款,邊款就類似寫書法的落款。這樣一件篆刻作品就大功告成了。
陳老師說,篆刻所採用的材質是以軟石(硬度為兩度)為主,硬度大約兩度,並不會太硬,當然挑選石質也有很大的關係,但一般而言,「刻」的動作對女生並不會太難;但陳老師更強調篆刻過程中,最重要的是印面字體的佈局,也就是以毛筆書寫的過程中呈現的樣貌構思,所以篆刻與書法是息息相關的,因此歷代篆刻家沒有不擅長書法的。
六、對中文系學生未來出路的建議
陳星平老師表示,一般人一聽到中文系,就會想到以後從事的工作可能會朝編輯、記者、老師等相關的工作發展。但由於現在是個多元而競爭的時代,每個人除了要有自己的專業外,同時也要朝不同的領域發展,多方涉略,轉個頭腦與方向,便會發現現代的產業很多地方都需要文字方面的相關人才。試想,一部電影若沒有好的劇本,空有高科技的電影技術,也不會感動人心;一個大公司若沒有好的企劃編排,也很難在第一時間吸引顧客。
因此,她勉勵所有中文系的同學,找出自己的專長與特質,並努力讓自己成為職場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,那麼未來的出路一定是寬廣的!
.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電子報《鹿鳴》第三十期│2010年9月9日
文|施依伶、廖珮雯、蔡馨旻
陳星平教授專訪-書法與篆刻藝術
http://deer.nchu.edu.tw/2010/09/%E9%99%B3%E6%98%9F%E5%B9%B3%E6%95%99%E6%8E%88%E5%B0%88%E8%A8%AA%E2%94%80%E2%94%80%E6%9B%B8%E6%B3%95%E8%88%87%E7%AF%86%E5%88%BB%E8%97%9D%E8%A1%93
臺中市美術家
https://www.art.tcsac.gov.tw/tw/blog01.aspx?id=3024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